酒与名人︱苏东坡:我喝酒是为了快乐

来源:未知日期:2020-09-04 19:02 浏览:

其实,苏东坡并不善饮酒。
他在《题子明诗后》说:“吾少年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”!蕉叶,是一种浅底酒杯,容量不大何况,宋代的酒,九江路是很不高的,武松过景阳岗喝了十八大碗酒,居然还有力气打虎,足见苏东坡这三小杯酒量是很有限的了。但他爱酒。而且越老越喜欢此物,“饮中真味老更浓”,这就是他的爱酒铭后来,他倒霉的日子里,流放岭南惠州,甚至自己酿酒呢!
  人之喝酒,有数种状况:一是嗜好,对杯中物情有独钟;一是应人之邀,坐在席旁,杯在手中,盛情难却,不得不饮;一是意在酒外,以酒浇心中之块垒耳凡天下饮酒人,无非喜爱、应酬、解愁三道,才端起酒杯来的。但东坡先生饮酒,却与众不同他说过:“余饮酒终日,不过五合,天下之不能饮,无在余下者。然喜人饮酒,见客举杯徐饮,则余胸中亦为之浩浩焉,落落焉,酣适之味乃过于客。”
  他所追求的杯酌之娱,不是自己的陶陶然,飘飘然,而是愿意看到别人在饮他的酒时的那份快乐。这种自己喝的并不多,但愿朋友喝的多的饮酒知道实在是很特别的。朋友喝的舒服,畅快,尽兴,欢乐,他也得到了淋漓酣畅的由衷喜悦。甚至比来喝他酒的朋友还觉得开心些。所以,“闲居未尝一日无客,客至未尝不置酒,天下之好饮,亦无在余上者。”饮酒达到如此境界者,古往今来,大概是不太多的。
  求其醉味,而不在盏数,这里我们不仅看到诗人饮酒的潇洒,也看到东坡先生信奉的人生哲学。“我有一瓢酒,独饮良不仁”,他一生追寻的真正快乐。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完善,这和酒囊饭袋,沉溺于自我物欲的满足之中,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
  在这个世界上,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东坡先生这样,愿意与别人同享快乐的。而且,从给予别人物质的快乐中,去追求自己精神上快乐的人,那就更少了。世俗的功利之心,小市民的现实主义,势必造成这样的紧张状态:如果有一杯酒,宁可独饮自酌;如果有一口饭,不希望出现第二张嘴;如果是快乐,最好不要有人分享。
  假如,只有一壶,饼只有一块,快乐也只有那么一点点,独自慢慢的享用,也并无可以指摘之处。可有些人常常不满足于个人有酒可饮,有饼可餐,有快乐可享的局面,总想得到自己得不到的、本属于别人的一份。那阴暗的灵魂,占有的心理。攫取的欲望,以及伸的很长的手,总之,在说起来不雅的动物本能的驱使下,不仅夺了他人的酒,抢了他人的饼,还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的基础上。于是,人世间的厮杀争斗,卑污龌龊,就由此而生了。这个苏东坡人生哲学恰恰相反,以夺取别人物质的快乐,来获得精神上的快乐。
 
  苏东坡的一生,称得上是跌宕沉浮,命运多舛,也是血雨腥风的一生。是不断的被剥夺杯中酒,手中饼,和并不多的快乐的一生。颠沛流离,天南海北。旅途驿站,奔波不歇,但他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中,都能营造出他的快乐氛围。诗文之娱,酒食之味,声色之美,山水之趣,比之他的政敌和文敌,那位拗相公王安石过得要充实丰富,生动有趣多了。应该说他享受了诗情画意的一生,心灵自由的一生,也是在炼狱中,获得了大自在的一生。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这种自己快乐,更愿意从别人快乐中,追求精神上快乐的人生哲学。

0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